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戴伯韬,这五位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都是丹阳人。2日~3日,教育家成长研究报告会暨丹阳五大教育家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实验学校举办。
据了解,从我市走出的五大教育家钟情教育、奉献教育,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相伯,他是“要把中国叫醒”的人,他是“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吕凤子,他信奉“我们要热爱学校,才能把学校办好,要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教好。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要求教师也须这样,要求学生也要爱学校。吕叔湘,他是“求真能贱”的伟大语言学家,他一生追逐“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匡亚明,他是孔子思想研究的学者,立志“教授治校,学者治学,教师第一”,“只要我当一天校长,就要把好房子供教学研究第一线使用”;戴伯韬,他是生活教育、科学教育的倡导者,是教材研究、编写的专家。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朱永新评价:“丹阳这方水土培养了有情怀、有担当、有梦想的五位教育大家,值得关注和研究。这些教育大家也是当今教师学习的榜样、追梦的指引。”
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认为,江苏丹阳作为一个县级市,确立了“丹阳教育家教育思想实践与发展研究”的大课题,以此推动区域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并促进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富有创造性的路径。
一个县级市竟然先后涌现五位教育家,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称之为“丹阳现象”。他认为“丹阳现象不仅是教育现象,更是文化现象,丹阳是块神奇的土地,在这块文化的土壤中深藏着许多文化密码。”
“马相伯倡导‘学生自治’,匡亚明提出‘教师第一’,吕凤子提倡‘就异成异,万异并存并成’……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市教育局局长张文华介绍,开展教育家研究就是要让更多的教师成为教育家,涵养教育情怀、培养哲学思维、拥抱教育理想。“目前教育家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些学校建立了教育家纪念馆、陈列室,并编撰、出版了教育家研究系列丛书,绘制了《丹阳五大教育家画传》。同时教育家研究成果也已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体现在教育质量、教师队伍、教育现代化水平、群众满意度、教育影响五个方面都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张文华说道。
此次的研究报告会是我市本土教育的新起点,作为“未来教育家成长研究丹阳分基地”,我市将积极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牵头的教育家成长研究活动,经常邀请各位专家为丹阳教育事业问诊把脉、指点迷津,进一步积累经验、带头示范、扩大影响。同时,我市将继续发挥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在集聚专家资源方面的优势,组建省内外专家、全市热心本土教育家思想研究人员、试验学校骨干为成员的智囊团,全面、系统挖掘本土教育家思想,以自身为主体,以传承为力量,以创新为使命,投入丹阳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展示现代教育的动人魅力。